你见过十几厘米长
七八厘米高的蜗牛吗?
(视频时长13秒)
小编从爆料人那里得知,这段路上其他地方都没有,就这个花圃附近最多,每天晚上都会有市民带着自家的小孩来这里捉大蜗牛。据她观察,这些大蜗牛白天很少出来,到晚上7、8点就会出来。
这些大蜗牛很奇特,个头特别大,外壳形似螺状,呈黄褐色并带花纹,很坚硬。
非洲大蜗牛属于“夜猫子”,昼伏夜出,喜群居,喜阴湿环境。白天栖息于阴暗潮湿的隐蔽处和藏匿于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 晚上8:00以后开始爬出活动,9:00~11:00是活动高峰。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起来。 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黏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 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据了解,不是所有的蜗牛都是可以食用的。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食用蜗牛为法国地产的苹果蜗牛和巴尔干半岛出产的光亮大蜗牛。而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1.人工捕杀:晚上8点后在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进行人工捕杀,用生石灰粉或开水杀死蜗牛后将尸体集中深埋。 2.生石灰粉毒杀。在沟、塘、垃圾堆及房前屋后,结合疾病预防,铲除杂草、焚烧垃圾、疏通管道、清除污水淤泥,并在晚上非洲大蜗牛爬出来觅食时,用生石灰粉撒施进行毒杀,生石灰粉的用量为每平方米200g。 3.药剂防治:用四聚乙醛颗粒剂进行诱杀,在非洲大蜗牛隐藏地附近布点施药,每平方米施药3-4堆,每堆施50-100粒,第二天检查药剂被吃情况,继续添加药量,连续投药2-3天,防治效果即可达80%以上,如遇雨水冲刷,请及时补药。防治非洲大蜗牛时应注意蜗牛尸体的处理,务必将尸体集中深埋。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物种的引入、传播与扩散要比过去更为便捷。防范外来入侵物种,不仅需要我国农业、林业、园林海关等多个领域和部门相互配合,国家也应大力加强科普宣传。 首先要让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培养预防生物入侵的意识。由于对生物入侵现象缺乏认识,人们喜欢引进一些奇特的物种,但如果疏于管理或随意丢弃,最终会导致一些物种逃逸并造成入侵。应当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多种渠道,宣传外来入侵物种的特征及危害,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物种,配备图片资料,使人们对生物入侵有最基本的认识。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鼓励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如果发现一些不常见、扩散繁殖比较快的物种,就要及时上报。引导人们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撂荒地以及疏于管理的农田、果园、菜地等处,极易被外来入侵物种“乘虚而入”。